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为什么重要

本文已影响6.85K人 

二十三,糖瓜粘; 二十四,扫房子; 二十五,冻豆腐; 二十六,去割肉(炖炖肉); 二十七,宰公鸡(杀灶鸡); 二十八,把面发; 二十九,蒸馒头。那么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?腊月为什么重要?下面本站小编带来介绍。

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为什么重要

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

1、二十三 糖瓜粘(祭灶神)

腊月二十三,又称“小年”,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因此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;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爷的嘴上。这样,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。祭灶神的目的就是企盼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!

2、二十四 扫房子(掸尘扫房子)

掸尘扫房子,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“穷运”、“晦气”统统扫地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
3、二十五 磨豆腐(接玉帝)

接玉皇:旧俗认为灶神上天(腊月二十三)后,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,查察人间善恶,并定来年祸福,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,称为“接玉皇”。这一天起居、言语都要谨慎,争取好表现,以博取玉皇欢心,降福来年。

玉帝下界查访,于是各家各户就“吃豆腐渣”来表示清苦,瞒过玉帝的惩罚。 为了迎接玉帝,还有就是因为豆腐的谐音,是咱们中国人都喜欢的吉利的谐音,“都福”、“都富”,也可以理解为“兜福”、“兜富”,所以廿五要磨豆腐讨口彩。

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为什么重要 第2张

4、二十六 去割肉

俗话说“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年肉”,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。杀猪,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;割肉,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。

5、二十七 宰公鸡

年谣称:“腊月二十七,宰鸡赶大集”。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,还要上店赶集、集中采购。古时这天还要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。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,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。

中国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还要集中地洗澡、洗衣,除去一年的晦气,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,民间流传"二十七洗疚疾,二十八洗邋遢"的谚语。腊月二十七洗浴为“洗福禄”。

6、二十八 把面发

中国民谣有“腊月二十八,把面发”、“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花”。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,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,同时也寄托着人们企盼明年大发的美好寓意。

7、二十九 蒸馒头

除夕前一日,叫“小除夕”,家置酒宴,人们往来拜访叫“别岁”。焚香于户外,叫“天香”,通常要三天。

8、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

三十晚上又叫除夕夜,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。“除夕”中的“除”字是“去;易;交替”的意思,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人们都要除旧部新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,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。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

除夕夜,各行各业停了交易。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,企盼在新的一年中,碰上更好的运气。

除夕夜鞭炮声不绝于耳,其它活动也是千姿百态——贴挂千,摆设天地供桌、辞岁、守岁、迎岁……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,午夜一到,腊月就结束了,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。

腊月为什么重要

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月份,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祭祀祖先:腊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的月份,人们会在这个时候祭祖上坟,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。

腊月里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为什么重要 第3张

祈福迎祥:腊月也是一个祈福迎祥的月份,人们会在家中进行大扫除,贴春联、年画等,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。

家庭团聚:腊月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团聚的月份,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回家团聚,共度佳节,享受亲情的温暖。

春节将至:腊月是春节的前奏,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因此腊月的重要性也与春节的临近有关。

总之,腊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,它不仅代表着岁末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,还承载着祭祀祖先、祈福迎祥、家庭团聚等传统文化价值观。
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